新坝镇立足农村老龄化空心化实际,以党建为牵引推进“进百社、访千户”大走访,将“四下基层”要求转化为解民忧行动,以“下”的深度显“民”的温度,为乡村振兴注入红色动能。
党建引领“政策宣讲下基层”,让惠民声音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。把政策宣讲作为凝聚民心、赋能发展的首要抓手,以党组织为“主阵地”,构建“分层讲、通俗讲、现场讲”体系,让老弱群众听得懂、用得上。支部“领学”强根基:各村党组织以“三会一课”“主题党日”为载体,组建党员干部、驻村第一书记“政策宣讲队”,聚焦制种扶持、养老医疗、耕地保护等民生政策,月均集中学习4次以上,推动党的最新理论与惠民政策直达基层“神经末梢”。田间“唠学”接地气:跳出“会议室宣讲”模式,把讲台设到制种基地、花海景区、村民院落,以“板凳会”“炕头聊”拉近距离。结合身边案例,将“产业补贴政策”译成“种几亩菜能多挣多少钱”,把“养老政策”讲成“60岁后每月能领多少补贴”,让宣讲既有“党味”更有“烟火气”。榜样“带学”增动力:深化“学习身边榜样”活动,邀请政策受益党员农户、“田秀才”“土专家”担任“百姓宣讲员”,分享在党组织帮扶下改良制种品种、靠政策发展产业的经历,以“身边人说身边事”增强宣讲说服力与感染力,激发群众发展信心。
党建赋能“调查研究下基层”,让发展对策“源于群众需求中”。坚持把调查研究作为谋事之基、成事之道,以党组织为“纽带”,推动镇村干部沉下身子、迈开步子,在走访中摸清老龄化空心化下的发展痛点,找准产业增收的破题关键。“靶向走访”摸实情:围绕制种升级、闲置土地利用、村集体经济增收等核心问题,镇党委班子带队分片区设“调研专班”,重点走访种植大户、脱贫户、产业带头人。以“拉家常”记录种植技术、产品销售等诉求,累计收集制种病虫害防治、物流配套等问题建议86条。“党群共议”出实招:各村党组织召开“党群议事会”,联合党员、群众、合作社代表商解难题,针对老年劳动力耕种难,牵头成立“土地托管服务队”,整合农机提供“耕、种、防、收”全过程服务;针对制种销售难,依托产业联合党委对接企业,签订长期收购协议。“成果转化”见实效:建立“调研问题-对策-落实”闭环机制,将问题分“产业、民生、基建”三类,明确责任与时限,开展制种培训12场、新建仓储点3个、增设公益性岗位3个,让低龄老人实现“家门口就业”。
党建聚力“信访接待下基层”,让矛盾化解“落在群众家门口”。传承“信访接待下基层”的优良传统,以党组织为“主心骨”,创新矛盾纠纷化解机制,变“群众上访”为“干部下访”,变“被动接访”为“主动解纷”,筑牢基层治理“第一道防线”。“支部坐诊”听诉求:在各村党组织设立“信访接待驿站”,由村党组织书记每周固定2天坐班接访,同时配备2名党员志愿者担任“信访联络员”,日常收集群众诉求。针对老年群众行动不便的情况,推出“电话预约接访”服务,由党员干部上门听取诉求,今年以来已累计接待群众来访、来电130余人次,现场解答养老认证、医保报销等问题92个。“网格出诊”排隐患:依托“村党组织-党小组-党员中心户”三级网格体系,定期开展“敲门行动”,排查邻里矛盾、土地纠纷、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。针对制种基地灌溉用水纠纷、土地流转租金兑现等常见矛盾,推行“四级七天”调解法,今年已成功化解矛盾纠纷71起,化解率达98%。“联合会诊”破难题:对于跨村、跨领域的复杂问题,由镇党委牵头,联合农业农村、民政、司法等部门开展“联合接访、联合调处”。如针对部分制种企业与农户因种子质量认定产生的纠纷,镇党委组织产业联合党委、市场监管所、法律顾问共同“会诊”,通过现场抽样检测、政策解读、法律宣讲,积极达成调解协议,既保障了农户利益,也维护了企业信誉,实现“双赢”。
党建推动“现场办公下基层”,让民生实事“办在群众心坎上”。聚焦农村老龄化空心化短板,以党组织为先锋队,推动干部一线办公、难题一线解决,把服务送到群众急需处。“一站式”服务解民忧:全面推行群众便民事项“一站式服务”“一门式办理”,实现群众有事就近办、马上办。各村党群服务中心设“便民服务窗口”,配党员“代办员”,确保群众合理合法诉求及时得到有效处置和办理。“挂牌督办”纾民困:对制种基地灌溉渠道老化、村级养老服务站设施不足等难题,镇党委建立“民生实事台账”,实行“班子成员牵头+支部负责+方案推进”挂牌督办。“数字赋能”惠民生:推广“村情二维码”“一键响应”等做法,在党群服务中心、路口张贴含政策咨询、诉求反映功能的二维码,打造更多实用、管用、好用的应用场景,让数据多跑路、群众少跑腿,确保服务“不漏一户、不落一人”。